工业品中不可或缺要素形成品牌战略,怎么做?
要素品牌战略,就是指成为某些品牌成品中不可或缺的材料、元素或部件等构成要素所制订的品牌战略。越来越多的工业品品牌开始采用这一战略,如包装设备和包装材料制造商利乐、化工巨子杜邦、自行车配件商禧诺玛等。要素品牌战略是一种全新的工业品品牌营销战略,它的独特优势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工业品企业认识。
无论对要素生产商,还是对最终成品制造商来说,要素品牌化都能带来好处。生产商希望改变其产品无人知晓、容易被替代的窘境,成品制造商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实现差异化,从而达到溢价的目的。因为,这种营销方式将使终端用户在做购买决策时不仅关注最终产品本身,也开始重视产品所使用的材料。许多工业品企业都是生产原材料、中间品和零部件,那么是不是他们都适合采取要素品牌战略呢?
要素品牌战略的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,否则企业将面临极大的风险,甚至会遭受灭顶之灾。因为,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沟通成本是巨大的,效果在短期内还无法显现,而且如果终端用户并不认为制造商强调的材料、成分和部件对成品的性能有关键性的影响,那么宣传的这种作用就得不到终端用户的关注和反馈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绝大多数工业品企业对要素品牌战略都心有余悸,看上去很美好,但却不敢实质性地迈进一步。
工业品企业要实施要素品牌战略,必须慎之又慎。
只有符合以下条件的工业品企业才适合实施要素品牌战略。
首先,该类要素必须是终端用户能够识别,并且能够对终端产品的功能发挥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。这是要素品牌战略实施的前提和条件。这类要素包括电脑CPU、汽车发动机、户外服装防水面料、服装特殊面料、自行车变速器、杜比环绕音响等。PC用户清楚地知道CPU对电脑运行速度所起的重要作用,户外爱好者也知道穿着含有Gore-Tex鞋面材料的登山鞋更能起到防水作用。这些隐含在最终产品中的要素能够很容易地被消费者识别和体验,这样作为品牌建立的根基——差异化,就能够得到实现。如果没有这一条作为支撑,要实施要素品牌战略就是空中楼阁,随时会垮塌。工业品企业如果要实施要素品牌战略就一定要满足这个大前提,一定要在这一条上认真审视。
其次,实施要素品牌战略的企业大多是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,它们专注于某一技术领域,在该领域获得突破,并将技术应用于某一品类产品,甚至成为该品类的创建者。例如,莱卡研发了全新的弹性透气型面料,特富龙则发明了全新的不粘锅材料,Gore-Tex创造了户外服装防水透气面料,3M的post-it则成为方便办公的即时贴代名词。它们都以创新性技术针对目标客户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品类,产品卖点非常清晰,甚至一度垄断了市场。技术上的领先使得隐含在终端产品中要素的功能被直接显现出来,能够被消费者强烈地感知到,因此品牌化就变得容易起来。
试想,如果英特尔的技术原地踏步,不再提升,那么这种要素的作用就会减弱,消费者对英特尔产品的期望就会降低,甚至忽视,从而导致品牌建设的失败。中国工业品企业大多缺乏自主技术,创新能力弱,要实施要素品牌战略,就需要在研发上大力提升。
最后,实施要素品牌战略的企业,其要素到达终端消费品的环节越短越好。根据我们的研究,一般不要超过两个环节。比如,CPU-电脑-消费者,莱卡-服装-消费者,利乐-饮料包装-消费者,发动机-汽车-消费者,轮胎-汽车-消费者,等等。如果超过两个环节,要素则难以显性化,难以被消费者识别出来。
比如,某种品质很好的铁矿石,却很难成为要素品牌。因为,铁矿石到终端消费品的环节超过了两个:铁矿石-钢材-汽车-消费者。消费者在终端产品的使用中能够识别钢材,但要识别铁矿石就几乎不可能。铁矿石企业如果要实施要素品牌战略,就要跨越钢材和汽车两个环节,显然这是不容易的。因此,铁矿石企业要实施要素品牌战略风险就会很大。
实施要素品牌战略,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胆识和坚持下去的勇气,甚至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来,唯有如此,才可能成功。很少有企业能够像英特尔那样孤注一掷面向大众消费者做品牌。当初英特尔能够做出这个决定也是需要极大勇气的,要倾其所有拿出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来从事这一计划,要么成功,要么彻底失败,没有第三种选择。但万幸的是,英特尔不怕失败、勇于冒险的企业文化最终成就了英特尔的伟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