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提价确实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率,但却会引起竞争力下降、消费者不满、经销商抱怨,甚至还会受到政府的干预和同行的指责,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。尽管如此,在实际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提价现象,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。
(一)应付产品成本增加,减少成本压力
这是所有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。成本的增加或者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,或者是由于生产或管理费用提高而引起的。企业为了保证利润率不致因此而降低,便采取提价策略。
(二)产品供不应求,不能满足其所有顾客的需要
对于某些产品来说,在需求旺盛而生产规模又不能及时扩大而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下,消费者之间可能会展开争夺资源的激烈竞争,这时企业就可以提高价格,在缓解市场压力、使供求趋于平衡的同时,又可以取得高额利润。
(三)配合竞争者的涨价行为
尽管许多国家禁止价格同谋的行为,但是在寡头垄断市场中,由于竞争者数量有限,所以它们较容易达成价格默契。当市场上有一家厂商率先提价时,其他企业很可能会随后跟进,以配合价格领袖的行为。
(四)利用顾客心理,创造优质效应
作为一种价格变动策略,企业可以利用涨价营造名牌形象,使消费者产生价高质优的心理定式,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声望。对于那些革新产品、贵重商品、生产规模受到限制而难以扩大的产品,这种效应表现得尤为明显。
为了保证提价策略的顺利实现,提价时机可选择在这样几种情况下∶产品在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;产品进入成长期;季节性产品达到销售旺季;竞争对手产品提价。此外,在方式的选择上,企业应尽可能多地采用间接提价,把提价的不利影响减到最低,使提价不影响销量和利润,而且能被潜在消费者普遍接受。同时,企业提价时应采取各种渠道向顾客说明提价的原因,配之以产品策略和促销策略,并帮助顾客寻找节约途径,以减少顾客不满,维护企业形象,提高消费者信心,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行为。